请选择
进入手机版
|
继续访问电脑版
你好,欢迎访问台山旅游资讯网!
用户名
Email
自动登录
找回密码
密码
登录
立即注册
登录
立即注册
搜索
搜索
美景图库
旅游资讯
互动
BBS
本版
帖子
用户
台山旅游资讯
»
互动
›
台山旅游
›
游记攻略
›
台山广海镇旅游攻略
admin
有 0 人收听 TA
32
主题
32
回复
386
积分
发消息
本文来自
游记攻略
订阅
|
收藏
(
0
)
admin发布过的帖子
0/3289
台山四十年代原来是这样的
0/3486
文化生态温泉游
0/2946
文化生态滨海游
0/3056
文化生态海岛游
0/6548
上川岛飞沙滩旅游度假区--海岛生态文化大观园
0/5485
下川岛王府洲旅游度假区--遗落人间的海岛度假天堂
0/7008
黑沙湾旅游区--国内罕有的黑色沙滩
0/9201
海角湾大酒店--小家碧玉般的金色海湾
0/7052
浪琴湾度假区--浪涛如琴弦般弹奏着的海湾
查看TA的全部帖子>>
[攻略]
台山广海镇旅游攻略
复制链接
|
互动交流
|
显示全部楼层
|
阅读模式
时间:2019-5-30 11:33
0
5520
直达楼层
广海镇简介
广海镇隶属广东省台山市,地处台山市东南端,南临南海,与上、下川岛隔海相望,海岸线长15公里,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贯通东西,地理位置优越,水陆交通发达。
广海镇是台山市的全国重点镇、广东省中心镇之一。截至2014年,全镇辖2个社区和7个村,116个自然村,总人口44294人。有旅外华侨、港澳台同胞4万多人,是知名侨乡。名胜古迹有“海永无波”石刻、溽城古刹灵湖古寺等。
重要景点
广海镇古城墙
洪武十八年(1385年),明太祖(朱元璋)命汤和于濒海筑城御倭寇,洪武二十年(1387年)命都司花茂开始筹建广海城,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由胡大海督五营兵马兴建广海城,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竣工,因南临大海,海潮湿润,命名“溽城”。从建城算起,广海已有600多年历史。
现时的古城墙只剩下东门的一段长约200米,高约7米。
溽城古刹灵湖古寺
“灵湖古寺”位于广海城东的象山脚下,坐北向南,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。寺前有一开阔空地,再前有一条由海浪冲击堆积而成的沙堤。三里多长,横亘在莲花、虎头两山之间,截水形成一湖,古时称之为“圣塘”。附近有“龙祠”,“灵湖”向海不远处,有两个小岛屿,当地人称之为“大排、小排”,岛上树木葱茏,随风摇曳,状似“灵湖古寺”的灵台香烛。
游览胜地海永无波公园
天顺二年(1458)张通平倭大捷,写下“海永无波”四个大字,并由徐海摩崖刻上,以寓匪患已平,海面再无寇害之意,宣示民众祈求国泰民安的心愿,亦为获海贼记功而作。石刻左边有“钦差总督备倭都督张通书,巡视海盗副使徐海刻”的题款。 2002年7月,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,“海永无波”摩崖石刻(含波恬万顷)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天后宫
位于南湾紫花岗山下,又叫妈庙。是明朝末年(1638),为纪念林默娘,由广海民间集资兴建的。1950年,南湾天后宫用作课室,开办渔民小学。1991年,旅香港的渔民和流动渔民协会捐资重修。现“天后宫”前后有两大殿,两边副厅有四间,后殿供奉天后圣母和四大金刚,两侧供奉十二金花夫人、观音菩萨,前殿两边供奉财神、德福、医灵公、地藏王等。每年,香港友谊团、花炮会都提前在农历三月十六日回来参拜妈祖。三月廿三“娘妈诞”都举行纪念活动。
石窟诗林
广海石窟口为康洞之水泻落广海平原的出口,巨石密布,形成石窟;石窟两侧高山,山势紧束。这个高山平原交点,水流湍急,石头壮美,景色秀丽。“望海依山亿万年,嶙峋突兀本天然”,这里被魂系故乡的旅美乡亲陈中美看后,萌发了营造石窟诗林文化区的想法,征得广海镇政府同意,遂于1993年开始,征选诗人的诗,年年上山选石付刻,至今刻成诗、字、画等近200幅。当中有耀目的“天南奇观”4个大字,正是概括了石头秀奇风光美的石窟口景观。
菩提树
是佛教圣树,在台山广海就有三棵几百岁的菩提圣树,它们静静的屹立在广海的靖安村龙船岗村守护着当地的村民,人与自然和谐相伴。
靖澜亭
明朝,南疆沿海倭寇猖狂,祸害连连。据载景泰三年,张通总督奉旨征剿,军民共抗匪多年,终获大捷,平定一方之乱。至成化三年,朝廷派遣钦差徐海巡视时,在广海镇刻巨石"海永无波",以示表彰和纪念。旁立石亭,名曰《靖澜》。亭外置架一尊大炮守望,周边长着松竹草木夹紫花,肃然气氛令人起敬。望亭前石柱,见到以隶书镌刻一副楹联:
上联曰"沧海靖狂澜 显赫勲名留巨石"下联曰"紫花开淑景 辉煌建树展新图"
紫花岗烽火台
紫花岗烽火台位于南湾“海永无波公园”紫花岗山顶,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七年(1394)。紫花岗烽火台属四边棱台状,用花岗石块砌建而成。台高4.7米,台底9米见方,台面6.5米见方,台面上有垛口。登上墩台,可见台中央挖有直径3米的圆坑,是用于堆放引火柴草和马、狼粪的炉膛。
据记载,明朝开国以后,广海国沿海地区备受倭寇(海盗)骚扰。洪武十八年(1385),朱元璋下令从天津大沽口至广西防城沿海地区修筑36座城池,驻兵防倭;又令于濒海高地广设烽火台,一旦发现敌情,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,以烟火报警。洪武二十七年(1394),朝廷命胡大海带兵修筑广海城。竣工后由花茂将军带兵驻守,花将军为监察海盗的行踪,在南湾紫花岗顶筑一座烽火台。明景泰三年(1452),张通奉旨讨伐倭寇,又在广海城东1公里的莲花山、广海湾西沿突出的鸡罩山构筑烽火台,与紫花岗烽火台组成不对称品字形,隔海遥相呼应,成为广海地区海防前线的重要军事通讯联络点。隆庆四年(1570)及五年,倭寇侵犯广海;清咸丰六年(1856)至同治二年(1863)土客纷争;中华民国四年(1915)至十五年,土匪陈祝三的肆虐;抗日战争时期(1941-1946),广海的三次沦陷等历史事件中,紫花岗烽火台起了重要作用。
烈女坟
位于广海城西500米,往汶村公路右侧山麓。墓碑上刻着“明烈女彭大娘墓”,墓地后枕青山,前眺碧海。
按府志所载,彭大娘是明代广海统领彭景祥之女,自幼丧母,年十八,未婚,世居广海城西硖石街。隆庆四年(1570),倭寇陷广海城,父兄战死,倭寇头目率贼众搜掠至彭家,见其貌美,欲施强暴,彭小姐不甘受辱,厉声骂贼,戕贼不遂,自刎殉身。死后僵卧三日,面色如生。贼去,邻里乡亲感其节烈而葬之。坟前立碑,上书“烈女坟”。
交通
广海镇地理位置优越,水陆交通发达,是台山交通要冲。水路距香港96海里,距澳门52海里,可由广海渔港码头通达世界各国和地区。陆路距台山行政中心台城38.5公里,村道水泥路四通八达,汽车可达江门、广州和佛开高速公路。北靠广东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,距离高速公路出入口仅1公里,汽车可直达湛江或珠海。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
登录
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
立即注册
x
回复
使用道具
举报
提升卡
置顶卡
沉默卡
喧嚣卡
变色卡
千斤顶
照妖镜
高级模式
B
Color
Image
Link
Quote
Code
Smilies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
登录
|
立即注册
本版积分规则
发表回复
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
快速回复
返回列表
返回顶部